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印發了《關于促進網絡安全保險規范健康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網絡強國的戰略決策部署,加快推動網絡安全和金融服務創新融合發展,大力培育網絡安全保險新業態,促進網絡安全產業高質量發展,有效防范和化解網絡安全風險。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網絡強國戰略思想。隨著我國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網絡空間安全風險格局加速演變,網絡攻擊和數據泄露已成為商業領域的最大風險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明確要“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并提出一系列新任務、新部署和新要求。
網絡安全保險是為網絡安全風險提供保險保障的新興險種,是轉移、防范網絡安全風險的重要工具,在推進網絡安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發展網絡安全保險,是護航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快形成“發展+安全”雙輪驅動發展態勢的關鍵舉措。從國際經驗看,網絡安全保險于上世紀90年代在美國、歐洲等地區出現并快速發展,2022年全球市場規模約為120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超過220億美元,市場需求和發展空間巨大。從國內實踐看,我國的網絡安全保險還處于起步階段,2022年保費規模約1.4億元,不足財產保險保費規模的萬分之一。我國完善的法律體系、快速的業務增長、先進的業務生態模式都為未來的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推動我國網絡安全保險的全面發展,針對我國網絡安全保險市場普遍存在的被保險企業“不愿保”、保險公司“不敢保”的問題,中再產險于2021年推出了《我國網絡安全保險發展藍皮書(2021)》(以下簡稱《藍皮書》)?!端{皮書》對新型網絡安全保險產品新生態進行了詳盡闡述,提出了“保險+風控+服務”的網絡安全保險生態圈建設思路,總結歸納了“保前診斷、保前治療、保中服務、保中監控、保后救援、保后賠償”的全生命周期“六步走”方針,并提出了針對小微企業的普惠型網安保險產品和針對大型企業的示范型網安保險產品,力爭增強被保險企業獲得感,激活市場成交,管控市場風險,實現風險減量。
此次發布的《意見》在上述方面給出了下一步的明確工作指導。在促進網絡安全保險需求釋放方面,《意見》提出推動健全完善財政政策,鼓勵提供保險減稅、保險購買補貼等政策,面向電信和互聯網、能源、金融、醫療衛生等重點行業,以及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物聯網等新興融合領域,開展網絡安全保險服務試點等一系列措施。在風控與產業融合方面,《意見》指出需要加強網絡安全產業政策對網絡安全保險的支持,推動網絡安全技術服務賦能網絡安全保險發展,鼓勵保險公司與網絡安全企業等合作,探索構建以網絡安全保險為核心的全流程網絡安全風險管理解決方案,加強保前、保中、保后的標準化服務體系建設。
在促進保險及再保險機構的能力建設方面,《意見》指出,要培育一批專業能力突出的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發展一批技術支撐能力領先的網絡安全企業、專業測評機構等,建設一批網絡安全保險創新聯合體,培育網絡安全保險發展良性生態,并要求面向不同行業場景的差異化網絡安全風險管理需求,開發多元化網絡安全保險產品,建立網絡安全風險理賠數據庫,實現對網絡安全風險的量化評估。
此次《意見》的發布將全面促進我國網絡安全保險規范健康發展,提高企業應對網絡安全風險的能力,加強網絡安全保險服務的能力建設和創新發展,推動網絡安全保險與社會服務體系建設的深度融合,并為我國的網絡安全保險發展帶來一個全新的戰略機遇期。
當然,隨著新一輪以人工智能為主導的新型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網絡安全風險將更進一步由虛向實,網絡安全保險的未來將面臨更多全新的挑戰與困難,但是依托《關于促進網絡安全保險規范健康發展的意見》推動我國網絡安全保險發展的方向是明確的,保險業與其他領域進行深度融合,不斷探索新的網絡安全保險產品和服務模式,滿足不同業態、場景、政府部門、企業和個人的多樣化風險分散的訴求是明確的。
中再產險作為國內再保險市場的國家隊和主渠道,一直心懷“國之大者”,踐行使命擔當,護航中國式現代化,在網絡安全保險及相關生態建設方面持續深耕,深入研發,為業界提供產品設計、流程優化、條款擬定、承保能力支持等一攬子解決方案,全面服務數字中國和網絡強國戰略。未來,依托中再集團旗下總部在英國的橋社公司,中再產險將進一步加強與全球的國際合作和交流,堅定踐行國家戰略,邁向壯闊“新征程”,讓國際承保經驗、數據與承保能力走進來,讓“保險+風控+服務”的中國方案走出去,力爭實現全球網絡安全風險的共治,共創人類美好未來。
中國財產再保險有限責任公司 副總經理 王忠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