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的前夕,制度建設者的聲音至關重要。
從供給側改革到內循環,中國經濟發展新思路下的政策走向依舊是企業實踐者們思考的重中之重,規劃著中國保險的頂層設計。
從“人員持證、機構持牌”的大中介監管框架,到市場期待的保險代理人管理規定、獨立個人代理人制度、互聯網保險監管辦法、網絡互助相關監管規定、中介分級分類管理辦法呼之欲出,又會給充滿生機的保險中介市場帶去怎樣的推瀾?
10月16日,中國銀保監會保險中介監管部市場分析處處長王磊在《今日?!放e辦的“2020中國保險中介發展高峰論壇”上,系統性的講述了保險中介市場和監管的3點認知,回答了當前中介市場的一些根本問題。
以下為王磊在“2020中國保險中介發展高峰論壇”上的發言實錄: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我是中國銀保監會保險中介監管部的王磊,非常高興參加2020中國保險中介發展高峰論壇。本次論壇以“重啟未來·應變下的繁榮”為主題進行研討,試圖挖掘并解構推動保險中介繁榮的驅動力,行業大咖云集,中介翹楚匯聚,大家以論壇為平臺,交流思想,凝聚共識,尋求突破。在此,我謹代表中國銀保監會保險中介監管部,向論壇的順利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下面我講三點認識,供大家參考:
1 日漸厚重的行業積累是重啟未來的基礎
保險中介是保險交易活動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保險中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形成了形態完備、功能互補、服務多樣、覆蓋廣泛、與國際接軌的市場體系。呈現出銷售渠道多元化、專業主體職業化、社會效益顯著化、金融服務綜合化的特點。截至2019年末,我國共有保險中介集團公司5家,專業代理機構1771家,保險經紀機構496家,保險公估機構397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3.2萬家;保險中介從業人員超過1200萬人。
經過近40年的發展,保險中介已經成為我國保險市場重要組成部分,促進了保險市場健康快速發展。今天保險中介的市場主體、業務規模和服務領域都發生了引人矚目的深刻變化,在保險業改革發展的道路上展示著勃勃生機。
一是銷售保險產品的主渠道。人身險公司中介渠道業務發展量質齊升,銷售主渠道作用日益明顯。財險公司中介渠道業務保持穩步增長,銷售能力不斷增強。通過保險中介渠道實現的保費收入占保險業總保費收入的比例多年來一直保持在85%左右。2019年75%以上的財產險保費、90%以上的人身險保費都是通過中介渠道實現的。
二是實現穩定就業的主陣地。2019年我國保險中介行業就業人數占全國7.7億總就業人數的1.6%,約每63名就業人口就有一人從事保險中介行業。保險中介從業人員在傳播保險知識、提高公眾對保險認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開展業務的同時,成為保險文化的傳播者、和諧社會的建設者。
三是提供保險服務的主力軍。保險代理人直接面對保險消費者,提供面對面的咨詢與服務,將保險產品、服務和知識送到千家萬戶。保險經紀人大量參與國家重大項目、重點領域的風險管理,積極識別潛在風險,有效進行保險和再保險安排。保險公估人彌合保險人與被保險人分歧,保證了客觀、公正、及時賠付。
四是推進行業創新的主動力。隨著網絡科技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新型保險中介渠道-互聯網保險成為一支生力軍。保險消費和服務加速向線上遷移。2019年,我國互聯網保險業務實現保費收入約2785億元。保險中介行業也在加速轉型升級,適應客戶的需求,目前已有500多家保險中介機構開展了線上業務,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的靈活性和精準性。同時,保險中介還積極服務社會管理,廣泛參與醫療責任險、安全生產責任險、環境污染責任險、旅行社責任險等新型險種的開發與推廣。主動參與養老、醫療和健康管理、開拓健康險、重疾險銷售新渠道,努力拓展綜合金融銷售,有效提高了全社會的風險保障水平。
2 客觀準確的理性認識是構建繁榮的關鍵
2020年是極不尋常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前所未有,疫情對保險中介行業也產生了沖擊,個險渠道面臨業務難開展、隊伍不穩定,銀保渠道常規化開展受阻,經代渠道業務拓展受到影響,線上銷售模式短期不適應,從業人員面臨防控和就業雙重壓力。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銀保監會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努力減輕保險中介行業負擔,積極推動保險中介復工復產。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保險中介領域業務發展出現了企穩回升跡象。截至今年二季度,全國簽單保費收入2.73萬億,其中保險中介渠道簽單保費收入2.38萬億,占保費收入的87.03%。個人代理渠道1.32萬億元,占比48.39%;兼業代理渠道0.78萬億,占比28.39%;專業代理渠道0.18萬億,占比6.75%;經紀渠道0.10萬億,占比3.50%。全國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主營業務收入539.34億元,實現凈利潤12.59億元。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快速擴散蔓延,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和嚴峻性在上升,國內經濟仍在消化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持續回升的基礎尚不穩固,經濟形勢仍然復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
3 順應大勢的應變創新是行穩致遠的動力
當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已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保險中介行業發展也漸入正規,如何適應新情況,把握新機遇,實現新突破,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保險理念深化將為保險中介行業發展帶來新的生機。當前我國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與世界發達保險市場國家仍存在一定差距,保險需求仍有較大釋放空間。本次疫情帶來突發性風險沖擊,將顯著提升消費者保險理念和保險意識,釋放更多理性的綜合保險配置需求。
(二)保險中介渠道將出現分化調整。疫情沖擊會引起保險公司調整中介渠道:一是個險和銀保渠道,以往高度依賴個人保險代理人和銀行營業網點線下展業的模式可能會有所轉變,個人代理人的不穩定、銀行網點的活動受限等問題均使這兩類渠道受到較大沖擊。二是互聯網保險渠道,線上非接觸式開展保險產品銷售和相關服務將得到更多重視。三是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渠道,該類機構在互聯網保險業務、綜合保險產品配置、風險管理等多個領域各有優勢,專業化程度高,綜合風險管理優勢受到保險消費者青睞。
(三)互聯網保險新型業態將迎來發展機遇。疫情發生后,傳統保險銷售與服務模式均受到較大沖擊,保險消費和服務將加速向線上遷移。在這種總體趨勢下,保險中介行業也將加速轉型升級進程,圍繞客戶現實需求,以科技提升產品、服務、銷售的靈活性、敏捷性、精準性等,也將成為市場主體改革變革的重要方向。當前我國互聯網保險業務保費規模增長迅速,無論是通過線上個人保險代理人還是互聯網保險中介,互聯網新型業態發展將為保險中介行業帶來新的機遇。目前中介部牽頭制《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正在公開征求意見,新《辦法》將立足有效防范風險,審慎包容創新,有力規范和支持保險科技和互聯網保險業務發展。我們正在加快立法進程,爭取新《辦法》在年底左右頒布。
(四)保險專業中介將進一步發揮綜合保險服務優勢。此次疫情影響廣泛而迅速,凸顯了商業保險在服務養老醫療等領域的潛在空間,并激發家庭和個人的商業保險綜合配置需求。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不僅擁有300多萬密切聯系全國千家萬戶和社會各個層面的從業人員,且集合多家保險公司更為豐富的保險產品,能夠提供更加專業的風險管理和保險咨詢服務,使保險消費者實現更為自由地定制保險產品服務。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在未來家庭保險配置方面更能發揮專業和綜合優勢。
(五)以提升客戶價值為核心的服務模式將促使行業高質量發展。疫情沖擊下,保險業整體業務發展受到很大影響,未來的競爭與發展環境使新客戶拓展更為困難。而圍繞客戶維系、提升續保率、拓展服務價值鏈的客戶經營工作將更受重視。行業將向以服務客戶風險保障需求、提升客戶價值為主導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轉型,實現行業服務能力不斷優質化,促使全行業更加高質量發展。
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作為監管部門,銀保監會將立足當下疫情商情,做好行業監管相關工作,同時積極為行業爭取相關政策,為行業健康發展打好基礎。
(一)全力做好保險中介紓困解難工作。精準施策,打通“堵點”,補上“斷點”,有效減輕機構和從業人員負擔,推動行業持續發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二)著力穩定保險中介服務就業能力。保持保險中介從業人員隊伍穩定,在用足用好現有政策的基礎上,積極協調財稅部門為其爭取有利政策。
(三)引導行業緊貼養老醫療等民生需求。引導保險中介行業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入手,發揮機構和人員優勢,在保險銷售、服務經辦、產品開發等方面發揮作用,提升養老醫療保險服務的可獲得性,增強服務的便捷性和有效性。
(四)推動保險中介互聯網業務轉型升級。盡快出臺《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及時制訂配套政策,逐步構建立體化的互聯網保險制度體系,推動互聯網保險持續健康發展。
(五)支持保險中介參與綜合金融服務。在推動保險銷售從業人員能力資質分級管理和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分級分類監管基礎上,推進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銷售符合條件的持牌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漸次發展獨立金融顧問。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